知行并进,以惠乡庠。6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乡村教师提优计划(初中道德与法治)研修班学员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毕业典礼在沭阳县潼阳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协办、沭阳县潼阳中学承办,以“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思政力量”为主题,通过“以赛促教、以训提能”的创新模式,为沭阳县50名乡村思政骨干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崭新篇章。
赛场砺锋:锻造时代思政金课堂
6月28日拉开帷幕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是检验研修成果的“试金石”。大赛严格对标《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设置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粉笔字书写、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即兴演讲、模拟课堂教学等五大环节,全面考察学员的核心素养。参赛教师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演绎,展现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风采。特别在模拟课堂环节,教师们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融入道法课程,通过“红色文化情境创设”“乡土案例深度剖析”等特色设计,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

粉笔字书写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即兴演讲&模拟课堂教学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班主任夏金华在赛后点评中指出:“教师们展现出的专业蜕变令人欣喜,他们已从‘知识传授者’成长为‘价值引领者’,这正是乡村教育最需要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典礼铸魂:争做行知路上大先生

6月29日下午,研修班毕业典礼在沭阳县潼阳中学报告厅隆重举行。它既是对研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教育初心的生动诠释。典礼通过颁奖仪式、学员分享、领导讲话等环节,全面回顾了为期两年的研修历程。我院思政教研室主任夏金华、副教授徐青英,宿迁市初中政治名教师、宿迁市初中道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主任田作明,沭阳县潼阳中学校长李健等领导专家出席典礼,与全体学员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其卫主持典礼

学院副教授徐青英宣读江苏省乡村教师提优计划(初中道德与法治)研修班
“行知杯”论文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获奖学员名单

培训班主任夏金华为一等奖学员颁奖并合影留念

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主任田作明为二等奖学员(部分)颁奖并合影留念

沭阳县潼阳中学校长李健为二等奖学员(部分)颁奖并合影留念

优秀学员代表沭阳县桑墟初级中学蔡佳芯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教育心路。她引用“教育者的每一次学习,都是对教育生命的重新浇灌”开篇,分享了从“本领恐慌”到“敢于尝试”的认知蜕变。并通过“教育写作”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未来的课堂不该是知识的传送带,而应是思维的运动场;教师要做的不是填满容器,而是点燃火种”的教育真谛。

沭阳县实验初级中学曹通老师则以“争做时代良师”为主线,系统总结了四阶段研修的收获。他特别提到杨瑞清教授的“花苞心态”、许大成校长的“关键几步论”、陈骞教授的“课堂价值引领”、侍青院长的“糖葫芦哲学”、李晓军教授的“规范生命线”等教育智慧,表示将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把握课堂而非演绎课堂”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宿迁市初中政治名教师、宿迁市初中道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主任田作明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培训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底色,构建了“理论—案例—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他对学员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做“扎根者”,挖掘沭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二是做“传灯者”,保持学习共同体活力,让个人智慧转化为群体动能;三是做“创新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乡村教育的生产力。

我院培训班主任夏金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乡村这片教育土地上,只要坚持,总能开花结果。”他特别强调要传承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勉励学员们静心育人、用情育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思政力量。
薪火相传:共谱乡村教育新篇章

本次研修活动是江苏省教育厅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理论研修—跟岗实践—校本研修—返岗提升”四阶段培养,形成了“三维联动”的培养机制:南京晓庄学院提供理论引领,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强化实践指导,沭阳县潼阳中学等基地校落实成果转化。这种“高校+地方+学校”的协同模式,为乡村教师成长提供了系统支持。
毕业并非结束,而是实践探索的开始。据悉,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将与南京晓庄学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名师工作室”“课题共研”“线上教研”等形式持续赋能乡村教师。参训教师将组成“乡村道法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送教下乡、课例研讨等活动,让研修成果惠及更多乡村学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沭阳县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思政骨干,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江苏省将继续深化乡村教师提优计划,以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让教育共富的阳光照耀每一片乡土。
撰稿:夏金华 周其卫
一审:王翼凡
二审:杨洪猛
三审:李志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