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风徐来 勤体润教”实践团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16浏览次数:10

学院“陶风徐来,勤体润教”暑期社会实践团,传承与弘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以青春之名丈量祖国乡村大地,以行走思政课促活“大思政”育人格局。2023年暑期,实践团奔赴江苏淮安,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主题宣讲,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劳动,以行走的思政课筑牢红色文化底蕴,传承周恩来总理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

以学识法,推动法德兼治而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衣服穿得好,扣好第一粒扣子很重要”,普及好法律和道德知识、厘清楚法律和道德关系对于扣好青少年衣服的第一粒纽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青少年法治德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实践团走进淮安钦工中心小学,为小学生代表们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指导老师范跃以“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差异”为主题,讲述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法律和道德都是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嘱咐小学生们在树立崇高道情操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以学促行,坚持五育融合而全面发展。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实践方式。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既是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向教育改革实践落实的有效方法,也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团师生坚持五育融合,以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为指导,走进鞋坊巧学技术,田间陇头贯通真知领队老师江安凤在忙碌的鞋厂中和田间的烈日下,为实践团的学生讲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乡村教育情怀,勉励大家既要俯身田间地头又要昂首仰望星空,践行先生提出的乡村教师应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才宏愿,在新时代担当好“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大先生。

以学明志,树立报国大志而拔节生长。“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途无比光明”。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奋斗息息相关,秉承“因材施教,综合实践”的教育理念,指导老师高牟从“高质量发展”切入,给钦工中学的学生代表们介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对的困难,通过严谨的数据图文、全面的政策保障阐述,帮助同学们明确认识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聆听宣讲的毕业班同学纷纷表示:“晓庄的老师给我们解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既帮助们排忧解难、缓解压力,又启迪了大家树立信仰、拔节生长。

以学铸魂,传承周恩来精神而奋勇前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构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她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永葆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其中,诞生于淮安大地上的周恩来精神,是江苏四大红色精神中的突出代表。

新安小学、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淮安市呈现出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尤以“周恩来精神”为灵魂而将他们一一串联了起来。实践团学生用脚步寻访着这些红色遗迹,用镜头记录红色记忆,凭身心感悟周恩来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

在庄重肃穆的周恩来纪念馆,面对着和蔼可亲的周总理汉白玉雕像,指导老师赵培军实践团的学生们伟大的周恩来精神主题宣讲,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传递出周总理忠诚于党、勤政为民、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等光辉精神,也点亮了实践团成员们严重的光和心中的火





l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